中日学者的联合调查了解到,秦代与汉代表示数字的刻齿形态有很大的差异,基本弄清了秦代不同形态刻齿所代表的数字意义。里耶秦简中记录钱粮财物出入的“契券”,标准长度为37厘米,先以木料加工成两片相叠契券形式,在正背面同时记录数量、年月日及经办的部门、经手人和接收对象,刻齿在其侧面,刻齿形态与数量对应文字记录的数量,这样两券的刻齿形态相同,间距一致,收存契券的双方都不可以篡改。刻齿形态以“”表示万,以 “ ”表示千,以“ ”表示百,以“”表示十;以“”表示一,以斜线刻痕表示少半、泰半等。2010年出版的《岳麓书院藏秦简(贰)·数》是一部古代的算术题集,其中有一枚残断的竹简说:“……百也,券千万者,百中千,券萬萬者,重百中。”整理者在注释时百思不得其解。此次中日学者的联合调查研究看到,里耶秦简中表示“万”的刻齿“”,是在木简的侧面先刻出一个表示“百”的形态“”形,然后在凹槽的中央部位加刻一道深痕,这个深痕在刻齿中的含义是“一”。学者们一下领悟到,这就是所谓的“百中一”代表“一万”。举一隅而反三隅,在木简的侧面先刻出一个表示“百”的形态“”形,然后在凹槽的中央部位加刻一个表示“十”的形态的刻齿,就是“百中十”,代表“十万”。在木简的侧面先刻出一个表示“百”的形态“”形,然后在凹槽的中央部位再加刻一个表示“百”的形态的刻齿,就是“百中百”,代表“一百万”。岳麓简中的“券千万者,百中千”,就是在表示“百”的凹槽中加刻一个表示“千”的形态的刻齿,代表的数字是“一千万”;“券萬萬者,重百中”,就是在表示“百”的凹槽中重叠加刻一个表示“百”的形态的刻齿,代表的数字是“一万万”。这样学者们终于弄清了两年来困扰学术界的难题。虽然由于现在出土的简牍中因为没有记录那么大的数值的资料,因此暂时还找不到实物加以佐证,但这一解读有里耶简为依据应当是可靠的、正确的,这一成果在简牍学及数学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中日学者合作调研里耶秦简刻齿获突破性成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