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球的境遇,向来都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话题。无论引进多么耀眼的名帅,最终收获的却不过是“水货”的恶名和球迷们的失望。从2002年起,国足便再无突围亚洲的佳绩,真可谓是“屡战屡败,却总是勇往直前”。最终,国际赛场上的中国足球,依然只能依靠裁判们,如马宁等人,挺进世界杯。这些执法者,才是让世界意识到中国依然有懂得足球的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马宁曾以裁判身份出现在上届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上。他执法的比赛,包括了威尔士球星贝尔的告别战(贝尔此役后正式宣布退役)、西班牙对阵哥斯达黎加、法国与丹麦的对决(这两队在连续两届世界杯中同组)、塞尔维亚与喀麦隆、荷兰对阵东道主卡塔尔,以及喀麦隆与巴西的较量。可见他在中超赛场上的威严,并非无的放矢。在马宁面前,那些身价不菲的超级球星也不得不接受公正的裁断。
然而,这正是中国足球的悲哀。在2018年世界杯前,有人甚至专门制定了9支队伍的对阵表,故意将国足安排在I组。这样的安排让他们与如意大利、瑞典等未能晋级的强队同组,意在让国足幻想着能在世界杯上多踢上几场,充分展现球迷们的良苦用心。
展开全文
当然,裁判在比赛中难免会出现失误。然而,或许由于世界杯舞台上中国人的身影难得一见,马宁在执法时一向保持严谨,甚至偶有苛刻。即便球员们可能会抗议,不论是内马尔还是我们的“小坏蛋”韦世豪,最终也没能改变结果。毕竟,无论球员的身价有多高、技术多么出众,在重大判罚面前都必须遵循裁判的指令。否则,轻则面临口头警告,重则被红牌罚下,纵使是大牌球员也无能为力。
展望未来的美加墨世界杯,国足再度成为看客的可能性依然很大。马宁和一批优秀裁判将再次走出亚洲,登上国际舞台,让那些在五大联赛拼搏的球员们感受到中国裁判的执法尺度。即便中国球员无法参与比赛,但裁判们依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,绝非易于对付。
这样看来,中国足球仍有进入世界杯的机会,不过不是通过球员,而是依靠裁判。毕竟,他们承受着压力,仍能在场上如风奔跑,也承载着责任,否则,失去裁判资格也是随时有可能的。毕竟,哪儿的饭都不容易吃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