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九河下稍天津卫,七十二沽帆 影远”这是自明朝建卫以来,对于天 津卫以及东面海下地区的一种特殊 称呼,咸水沽就是七十二沽这个围 绕着津沽大地的珍珠项链中熠熠生 辉的一颗。清代诗人查昌业常年来 往咸水沽和葛沽一带,他的《即 景》诗“寻芳步步踏青来,柳外何人 筑钓台?七十二沽春水活,午景声 里野桃开。”,描写的就是咸水沽周 边的田野河川风景。
七十二沽之一的咸水沽依托海 河,自明以来就是河埠头,至晚 清、民国时期犹胜。咸水沽名字的 来历,历来众说纷纭。咸水沽因古 时盐业发达而得名,为旧天津府八 镇之一。宋沧州节度副使阿承矩为 抵御辽军置戍屯田于豆子[卤 亢](音háng)既今咸水沽之前身。今咸水沽之名,大约来自清朝时 期。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咸水沽 虽距海口五十里之遥,但是,海河 之水随渤海湾潮水上涨,咸水逆流 而上抵此而止,故名咸水沽。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”可 以真实写照解放前的咸水沽。那时 候,夏秋之季,福建,江浙南来的 粮船,营口,丹东北回的木材船, 咸水沽是必舶之地。冬天咸水沽又 是修造海船之所,船坞平台鳞次栉 比。
九曲十八湾的海河,在六零年 根治海河以后,裁弯取直,修建水 闸,甩给咸水沽一个优美的U字型的 海河故道。
咸水沽,一个亭亭玉立在海河 南岸的小镇,自北宋太宗朝,显见 历史以来的千年烟雨溟蒙中,默默 无闻。没有华北八大名镇之一的葛 沽,有着那么灿烂的历史文化;也 没有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小站,有着 那么多璀璨繁星般的将星云集。但 是,这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风情的 小镇,自有她娴静优雅,诗情画意 的多姿美丽。咸水沽名字的由来, 一直是咸水沽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 题。那么咸水沽是怎么来的呢?古 语的沽字,是这样解释的,“沽:小 水入海之名”。古来天津地区就有九 河下稍天津卫之称,顾名思义,天 津水多河多洼地多,因此形成的水 沽也多。七十二沽之一的咸水沽位 于天津城东南四十里,傍海河南岸 大弯曲处,扼守海大道咽喉。因海 河之水随渤海湾潮水上涨,咸水逆 流而上抵此而止,故名咸水沽。不 知原由之人,常以为咸水沽乃水咸 之地,其实沽水清冽甜淡,不仅育 人,而且滋润稻乡百里禾风。
咸水沽为旧天津府八镇之一, 海下地区漕运盐运集散地。自明以 来就是河海码头,至晚清、民国时 期犹胜。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 悬。”可以真实写照解放前的咸水 沽。那时候,夏秋之季,福建,江 浙南来的粮船,营口,丹东北回的 木材船,咸水沽是必泊碇之地。冬 天,咸水沽又是修造海船之所,船 坞平台鳞次栉比。
曾记否?“渤海之滨,白河之 南,津沽重镇,海下人家。诗书传 家文化名邦,英雄为表忠勇之乡,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,黎民涂炭男儿 不待。谨奉炎黄裔胄,高扬孔孟道 义,驱除倭寇,复兴中华。”的传 唱。
曾记否?春天,溪水潺潺间野 花绽放,斜风细雨中蓑笠老翁:夏 日,郁郁葱葱下水光潋滟,夕阳晚 霞处渔舟唱晚;秋时,姹紫嫣红后 稻香随风,天高云淡上鸿雁远飞;冬季,遡风寒彻外晶莹剔透,满天 飞雪里银装素裹。
曾记否?夜晚,遥看皎月繁星 照河悠悠,侧枕老海河涛波入眠;清晨,沐浴清风霞光汲水洗漱,伴 着河上无限风光粗茶淡饭也香。以下记述一些或许已经被人们淡忘 的往昔岁月,人文掌故,风俗民 情。或许,他们曾经是发生在咸水 沽历史上今天,就在我们脚下的这 块热土上,离我们很近很近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